以下是苏轼和月亮有关的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段跨越千年的诗意之恋
其中,苏轼的诗和词更是赋予了月亮独特的情感和象征意义。他的作品中,月亮不仅是夜空中那一轮明亮的星球,更是他情感的寄托,是他心灵的慰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以豪放、豁达、洒脱而著称,其中很多作品都与月亮有关。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他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对月亮的痴迷和对神秘宇宙的向往。他通过月亮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而在海棠一诗中,苏轼则以月亮为背景,描述了海棠花的美丽和娇嫩:“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他通过月亮的映衬,将海棠花的艳丽和娇嫩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苏轼来说,月亮不仅仅是一个物体,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他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他将月亮作为了他对亡妻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他借助月亮表达了他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苏轼的诗和词中多次出现的月亮不仅寄托了他对自然、生活、爱情和亡妻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高超艺术造诣。他的作品不仅让人们对月亮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更让人们对他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敬仰和钦佩。
在今天的社会中,虽然我们已经无法再见到苏轼笔下的月亮,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月亮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中那轮明亮的月亮时,我们也许会想起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这首词中,他将月亮与大江、历史和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
正如苏轼在他的琴诗中所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认为琴声既不在琴上也不在指头上,而在于两者的结合。同样地,他笔下的月亮既不在天上也不在水中,而在于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让我们再次回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那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愿。让我们也借助苏轼的诗和词来表达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深情厚意吧!